查看: 22833|回复: 0

沛县小伙刘耀阳,捐献一份跨越山河的“生命火种”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8
发表于 昨天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4月14日,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一袋22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在阳光下泛着温暖光泽。这袋从00后沛县小伙刘耀阳血液中分离出的“生命火种”,即将开启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接力。这位陕西省某煤矿的年轻工程技术人员,用最特别的方式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210.jpg


成人礼上的生命承诺
时针拨回三年前的那个特殊日子。18岁生日当天,刘耀阳没有选择热闹的派对,而是独自走进献血站,用滚烫的热血为自己的青春刻下第一个奉献印记。“当时就觉得,这样的成人礼更有意义。”刘耀阳的声音清澈有力。


从此,每半年一次的献血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2023年冬天,在陕西某献血站,宣传栏上“造血干细胞捐献”几个字突然闯入他的视线。“工作人员说,非亲缘配型成功率极小,很多患者等到最后都没能等来希望。”刘耀阳说,这个细节像根刺扎在自己心里,他当即撸起袖子,在迎接19岁生日献血后留下了造血干细胞样本,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四个月后的生命速递
命运的回响来得比预期更快。短短四个月后,一通来自徐州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打破了平静:“您的血样与一名年轻患者高度匹配!”电话这头,刘耀阳的回答没有一丝迟疑:“救人的事,必须做!”


但说服远在家乡的父母却成了意外难题。深夜的视频通话里,母亲反复追问:“抽骨髓会不会影响身体?”父亲眉头紧锁的样子透过屏幕清晰可见。刘耀阳翻出提前准备的科普视频,一条条解释:“这不是抽骨髓,和献血差不多......但对患者来说就是活下去的机会。”“那个患者可能和我差不多年纪”……他用科学知识化解了家人的担忧,更用坚定的态度赢得了父母的支持。

与时间赛跑的700公里
为了抢在最佳移植期前完成捐献,这个小伙子开始与时间赛跑。高分辨配型阶段,他利用休班时间直奔当地医院;体检当天,凌晨的站台上他等候着首班高铁,奔波6个多小时赶回徐州;为保持最佳状态,他将最爱的小龙虾换成清炒时蔬,工友们的烧烤邀约也变成了健身房打卡。


“从渭南到徐州700多公里,但想到患者可能已经等了无数个小时,我就觉得这些都不算什么。”采集床上,当被问到是否会考虑二次捐献时,刘耀阳脱口而出,“只要患者需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随时准备着。”


微信图片_20250516152212.jpg


延续的生命之光
窗外,初夏的风掠过新绿的草坪。如今,刘耀阳已返回工作岗位。作为沛县第8例、徐州市第148例、江苏省第1588例、全国第19842例捐献者,这个把“奉献”写进青春底色的年轻人,正用行动证明: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它照亮他人的温度。就像他常说的那句:“我们00后,扛得起新时代的责任。”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插件定制,云服务器购买 联系QQ 860855665 ;更多精品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邮箱: 18052225101@163.com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 QQ 942194531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苏ICP备2022013941号-1
版权所有: 西祠徐州城市站

苏公网安备32032202000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