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443|回复: 0

有里有面!“我们村里办事都按规矩来……”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8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88
发表于 2025-3-28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张寨镇聚焦精神文明建设,把移风易俗作为关键抓手,多点发力、靶向施策,全力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以移风易俗“小切口”,做好乡村文明“大文章”。
微信图片_20250328100201.jpg

创新载体,破旧规树新风
在张寨镇李庙村,“忆苦思甜大食堂”成为移风易俗的前沿阵地。为有效破除农村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李庙村依托这一载体,通过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双管齐下,推动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村里组织大佬执、老党员、老干部、村“两委”成员及乡贤共同成立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引领作用,挨家挨户开展工作,与村民签订“移风易俗约定书”,将小席改成一锅汤、正席不超400元、用烟不超20元、用酒不超50元、随礼不超100元等纳入约定书。
微信图片_20250328100205.jpg

如今,村里的酒席统一由“忆苦思甜大食堂”承办,从运行管理到菜品标准都实现规范化。礼金簿也由红白理事会专人管理,严格杜绝礼金超标情况,极大减轻了村民的“人情负担”。
“现在村里办事都按规矩来,大家再也不用为‘面子’发愁了。”村民张大爷对村里的新变化竖起大拇指。
微信图片_20250328100208.jpg

据了解,按照李庙村“官方标准”,只需花费万把块钱就能操办一场红白事。自推行移风易俗以来,“忆苦思甜大食堂”已成功操办红白喜事80余起,席桌数量减少了40%。
“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和大食堂,村里的红白事办得既热闹又不铺张,而且大食堂不对村民收取场地费、桌椅使用费等费用,大家的经济负担轻了,关系也更和谐了。”李庙村党支部书记潘庆介绍。
红色宣讲,传基因育新人
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张寨镇注重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推动文明新风入脑入心。
微信图片_20250328100211.jpg

在青墩寺小学内,学生们正认真聆听讲解,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通过红色文化的浸润,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信念之红引领乡风之新。
学生王梓涵说:“虽然现在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能丢,我们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和理想信念,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县委宣讲团成员王成启表示,希望通过红色文化的浸润,在孩子们心中厚植爱国情怀,助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信念之红引领乡风之新。
微信图片_20250328100215.jpg

县委宣讲团成员王成启表示,作为红色宣讲员,他将充分利用陈油坊村红色记忆展览馆等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引导百姓向善、向上、向美、向好,让红色文化成为推动乡风文明的强大动力。
从酒席桌数的“减法”到文明指数的“加法”,从红色基因的传承到新风尚的培育,张寨镇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动答卷。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插件定制,云服务器购买 联系QQ 860855665 ;更多精品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邮箱: 18052225101@163.com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 QQ 942194531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苏ICP备2022013941号-1
版权所有: 西祠徐州城市站

苏公网安备32032202000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