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8月22日新华日报刊发文章《沛县:多样主题活动让群众乐享星夜》 《沛县杨屯绘就和美乡村新篇章》聚焦沛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场景
全文如下
沛县:多样主题活动让群众乐享星夜
当下,沛县结合季节特点,利用群众晚间休闲纳凉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点亮星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受到群众称赞。
8月5日晚,在汉源街道韩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技夜校”,农技专家与村民讨论得热火朝天。近段时间,强对流天气增多,为更好指导农户做好田间管护工作,汉源街道第一时间组建农技服务团,利用傍晚时间开展上门送服务活动。“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学技术,交流经验,非常好!”种植户黄松松一边听、一边记。
每到夜间,魏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阅读室内都灯火通明,村民们聚在此处“充电”学习。今年7月,魏庙镇启动全民阅读“夜”来香读书系列活动,每周二、周四,阅读室的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8点半。这既为纳凉群众提供了好去处,也在潜移默化间培树全民阅读的良好习惯。“我们白天忙,阅读室延长开放时间后,大家晚上有地方看看书,很不错。”村民张为先说。
群众学习“充电”劲头十足,健身娱乐活动同样丰富多彩。夜幕降临,沛县大风歌广场上人头攒动,第30届“欢乐沛县”夏季乘凉晚会为群众夏日生活增添了别样精彩。“欢乐大舞台”专场演出中,一批“草根”演员登上舞台唱主角。王玉玲是一名产业工人,也是一位戏曲爱好者,“欢乐大舞台”不仅实现了她的“明星梦”,也让她更加开朗自信。
在五段镇奥体广场,“点亮星夜”广场舞大赛点燃村民们夏日热情。群英舞蹈队、金凤凰腰鼓队等十支参赛队伍纷纷拿出自编自导的舞蹈作品,以饱满的热情、优美的舞姿,展现新时代农民昂扬向上、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我们每天晚上都会来奥体广场排练,大家共同编排舞蹈动作,今年已创新编排了3个舞蹈。在这里跳舞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充实了生活。”群英舞蹈队队长霍道林说。
入夏以来,沛县围绕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打造“夜服务”“夜分享”“夜体验”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场景,精心策划开展书香夜市、科技课堂、文艺夜演、人才夜市等形式多样的“点亮星夜”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此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沛县还结合群众需求,深入推动“两个走进(近)”,持续将一批有特色、常态化、高质量的活动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畅享“夜文化”、共享“夜文明”。
好人带动乡风文明 文化润泽百姓风貌沛县杨屯绘就和美乡村新篇章 8月16日晚,沛县杨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百姓大舞台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镇现场表彰了40名“好婆婆”“好媳妇”、77户“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和46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并用讲故事、小剧场表演等方式,宣传“杨屯好人”的先进事迹。
活动中,杨屯镇欢口村75岁的“好婆婆”宋传美和58岁的“好媳妇”邵凤英分享其家庭故事,讲述婆媳之间以心换心、和睦相处的经历。感人的故事,质朴的语言,赢得现场群众阵阵掌声。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正风杨屯’建设,持续打响‘争做杨屯好人、打造好人杨屯’文化品牌。”杨屯镇党委书记韩方兴说,今年5月,该镇启动2024年度“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通过严格考察评审,遴选出一批好人典范,彰显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在全镇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的标杆。
好人们的事迹让村民们深有感触,“弘扬优良家风”“百团汇演”等系列文化活动也让大伙连连点赞。入夏以来,杨屯镇每周固定在镇百姓大舞台举办四季“村晚”文艺演出。夜幕降临时,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接连展开,歌舞、腰鼓、戏曲、器乐合奏等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村民们走出家门,享受文化盛宴,不时送上掌声和欢呼声。
“为了提升演出效果,杨屯镇对百姓大舞台改造升级,扩大场地,加固设施,增设龙门架,安装了专业的舞台设备。”杨屯镇文体中心负责人杨中兵介绍,舞台提档升级后,镇里决定,自6月起常态化举办四季“村晚”。天气许可的情况下,每周举办2至3场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29场次。
杨屯镇还提出“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口号,突出“群众演、群众看、群众乐”原则,不仅精心组织专业文艺团队定期展演,还为民间文艺团体和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
“镇、村两级联动举办四季‘村晚’,通过阵地常用、活动常办,让村民们在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关系更加融洽,氛围更加和谐,实现润物无声的文明养成。”杨屯镇党委副书记赵健说。
如今,杨屯镇注册的艺术团体湖陵艺术团、歌风艺术团和天歌艺术团,以及多家百姓自发组成的民间艺术团体,踊跃参与四季“村晚”演出。登上四季“村晚”亮亮相、唱唱新生活,已成为杨屯镇及周边乡镇众多文艺爱好者展示风采的首选途径之一。
“我们着力用好人带动乡风文明,以文化润泽百姓风貌。”韩方兴说,该镇将坚持举办各类典型评选和文化展演活动,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凝聚共识、人气和民心,更好地培育文明乡风。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