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暑假到啦学生们休闲在家随着学生触网时长增加不法分子也开始将黑手伸向学生未成年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极易受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侵害 近日邳州公安连续接到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让我们一起保护未成年人 对电信网络诈骗坚决说不
网络游戏骗局
6月16日,家住邳州市占城镇戴女士10岁女儿在刷“快手”短视频时,看到一条可以免费领取“蛋仔派对”游戏皮肤的视频,小孩就添加了对方QQ。添加成功后对方通过QQ视频冒充公安机关民警,通过恐吓手段骗其下载“飞鸽“APP,远程控制其手机,并远程登录其父亲支付号和微信账号准备转账。好在占城派出所民警及时劝阻,快速将其微信银行解除绑定,帮助修改支付宝、微信支付密码,检查国家反诈APP运行情况,避免了财产损失。 防骗小贴士 网络游戏的骗局多种多样,“免费领取游戏道具”就是其中的一种诈骗手段。不法分子在各类短视频平台和论坛中散布类似“加群领免费游戏道具”的消息,待未成年人加入群聊后,不法分子称扫描二维码即可领取,但由于受害人是未成年人,所以需要使用父母的微信进行扫描。受害人扫描后会提示“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不法分子便会告知受害人需通过扫描付款码进行解冻,解冻成功后钱款会自动退回,并且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反复进行付款,骗取大额钱款后便立刻失去联系。
冒充熟人诈骗
6月10日,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小刘在其母亲的陪同下来到邳州市碾庄派出所,称自己的QQ账号被盗,骗子冒充自己向好友骗钱。经了解,小刘接到朋友来电,跟他核实借钱之事,小刘一头雾水,仔细询问后,才发现自己的QQ被盗。不知所措的小刘立即来到派出所,请求帮助。民警立即联系官方客服,为其找回QQ,并修改密码,排查是否有同学被骗,得知并未产生损失后,民警才松了口气。同时叮嘱其“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陌生软件、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防止被诈骗分子钻空子。” 防骗小贴士 中高考结束后,学生们使用智能手机频率增多,不法分子借机在QQ上冒充受害人“同学”,实施诈骗。同学们一定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注重自身信息的保密,无论是QQ、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或者是手机短信,收到好友发来代付或者要求转账等消息时,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电话的方式进行核实,在聊天中如涉及汇款,一定要谨慎,以防钱财损失。 家长应该如何做?
1.家长尽量不要将身份证号码、电子银行账户和密码、App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交给未成年人;
2.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防骗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要贪图小便宜,轻信中奖、赚外快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3.要树立孩子正确的经济价值观,传达努力劳动才有回报,付出才会收获的正确理念。要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更不要轻易设置免密支付,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4.要教育孩子多与老师、家长沟通交流,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事情,或者受到侵害后,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家长,及时报案,千万不要隐藏在心里。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