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712|回复: 1

沛县非遗—沛筑:华夏乐器活化石,你知道它吗?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8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8
发表于 2024-9-12 18: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沛筑近日
被列入《江苏省情影像志·绝技江苏》
制作名单的
《沛筑:华夏乐器活化石》
专题片正式发布
ce8aba0b5c26c4e92bd561ff028851f6.jpg


筑,是我国两千多年前古老的击弦乐器,古文中常有“击筑”一说。
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筑,作为我国最早的击弦乐器,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汉朝进入其发展兴盛期。
汉高祖刘邦曾在沛县老家自击筑唱《大风歌》,成为千古绝唱,此后筑亦被称为“沛筑”,但千百年来只见记载、不见实物。《史记》注释:“筑,乐器。十三弦,形似筝,颈细肩圆,用竹尺击打演奏。”
dc38c618b499d211db0c7478b580f5a3.jpg

《汉书》载:高祖平英布还都,过沛,留,置酒沛公,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上击筑。自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自此后沛公所击之筑便称为“沛筑”。
唐代李乂《奉和幸大荐福寺》:“空歌清沛筑,梵乐奏胡书。”这便是近千年后的唐代人仍在称“沛筑”,可见“沛筑”在汉唐时期的影响力。
宋代以后,“沛筑”开始淡出历史舞台,流向民间,以隐形的方式传承,其形制逐渐演变为轧筝、挫琴等乐器。千百年来,这件承载着汉魂的乐器,只见记载,不见实物,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至汉朝,沛筑可谓到了其发展鼎盛期,汉魏南北朝时,沛筑多用于伴奏相和歌。如今出土的相关文物也大都出自汉代,很多珍贵的汉画像石上也能感受到沛筑演奏盛极一时的场面。
徐州白云山地区遗存汉画像石——疑似击筑乐舞图
为了让古筑从典籍里走出来,沛籍民间艺术家郝敬春在试制多年的基础上,翻阅史料,走访专家、教授和博物馆,于2010年成功复原汉代五弦筑。并于2011年1月,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随后,在汉代五弦筑、十三弦筑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二十一弦筑、二十六弦筑、二十七筑、四十二弦筑。
复原的沛筑,以香椿木为筑体,由弦、筑码竹尺、枘、共鸣音箱组成,经历选材、造型、斫腹、合体、擦光、安足、上弦等十多道工序。

bedfb2a17f5a58adf9a32b9f23172c83.jpg

复兴筑 郝敬春/制
为扩大沛筑音域,适应古典与现代的演奏,郝敬春还将13 根弦扩展到56 根弦,取名“中华筑”,赋古音以新韵。浮沉千年的古筑,历经劫波,再焕新生。2011年5月深圳文博会期间,“沛筑”在徐州展区惊艳亮相,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
2014年,五弦沛筑被作为国家文化交流礼品,永久保存在了比利时乐器博物馆中,也标志着沛筑作为一种和谐友爱的文化外交工具从此踏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之后便在国内外各大重要活动和场合中看到它的身影、听到它天籁般的声音。

9554344c9c00e0bfa2cf2569d74703ba.png


2017年中央电视台拍摄“沛筑”并收录在中国“影像方志”。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报道《大风起兮云飞扬》,专门介绍“沛筑”。沛筑的复原成功是对历史的一大贡献,更是对弘扬和传承汉文化的一大贡献,处处彰显着匠人精神与我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2022年“沛筑”被列入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沛筑”又走出国门,作为国乐代表走进美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古老的汉音,正用她充满魅力的音色,倾诉着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传奇。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回帖

0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0
发表于 2024-9-12 16: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古筝不是古筝,像古琴不是古琴,又用杨琴的棒子敲击演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插件定制,云服务器购买 联系QQ 860855665 ;更多精品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邮箱: 18052225101@163.com 侵权投诉入口 广告热线: QQ 942194531 互联网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未成年人不良信息举报邮箱: 942194531@qq.com
苏ICP备2022013941号-1
版权所有: 西祠徐州城市站

苏公网安备32032202000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