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2025年高考即将来临,面对新政策、新命题,考生和家长该如何面对?冲刺阶段如何高效提分?家长又该如何科学助力? 01、高考政策解读
报名资格:
1.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报考: 具有江苏省户籍; 遵守宪法和法律; 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随迁子女需同时满足:在我省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且监护人需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
2. 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高校在校生或保留入学资格者; 高中非应届在校生; 违规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 处于停考期内的考生; 正在服刑人员。
考试模式:采取“3+1+2”模式。
志愿填报: 第一阶段(6月28日-7月2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 第二阶段(7月27日-7月28日):专科批次志愿。
录取批次设置:本科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
平行志愿规则:普通类本科提前批设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批和专科批各设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专业组包含6个专业及调剂选项。
特殊招生政策:
根据2025年江苏省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参与招生的高校分为A类(全国重点高校11所)和B类(省属重点高校12所);
报名截止时间:5月10日前;
校测时间:6月14日-6月15日;
志愿确认:A类考生需在5月31日前锁定志愿顺序;
录取规则:高考成绩不低于特招线。 其他注意事项:报考科类分为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体育类、艺术类需参加省级统一专业考试或校考;电子档案包含考生成绩、综合素质材料、体检信息等,是录取核心依据。
02、高考命题新趋势
整体命题框架:
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三线”逻辑主导。
试卷结构调整: 全国卷(语数外)题量减少,解答题分值提升,优化多选题赋分方式,数学新增探究性问题;
省自命题科目,物理、历史等选考科目注重知识迁移; 分学科命题方向:
语文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作文;数学题型创新,减少机械计算题,增加跨学科应用题,强化数学建模能力考查;英语包括阅读与写作、词汇考查;物理实验题聚焦电学设计与误差分析,计算题综合力学与电磁学公式推导;历史以“中外文明互动”“现代化进程”为主线,提供图表、日记等多类型史料,要求多维度批判性解读;化学强化有机反应机理与实验设计,减少方程式记忆类考题;政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为命题载体,结合江苏省政策工具分析。
03、考查方式创新
开放性题目增加:
语文作文引入争议性话题,要求多角度论证;理科实验题需设计个性化方案。
备考建议:
重点关注“无价值不入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命题逻辑;避免死记硬背,注重知识网络构建与跨学科迁移,加强开放性试题训练;可采用“45分钟专注学习+15分钟复习”学习法,黄金时段攻克薄弱学科。
04、家长助力指南 考前准备:
保持稳定节奏,减轻潜在压力;营造轻松家庭氛围,避免传递焦虑情绪;撤除倒计时牌和励志标语,将复习资料集中收纳;合理安排饮食作息,做好后勤保障;多聊生活趣事,帮助释放压力;提前3天备齐“双份考试用品”;两次模拟赴考路线,预留雨天、堵车等突发情况的备选方案。
考试期间:
保持平常状态,稳定情绪,妥善应对突发状况;制定每日行动清单,包括营养早餐安排、送考计划和考后安排;同时准备好应急预案,应对身体不适或证件遗失等突发情况。
考后规划:
做好科学过渡,把握发展方向。志愿填报方面需提前准备,收集近三年院校分数线和专业就业数据,建立Excel对比分析表;召开家庭决策会议,综合评估学生兴趣、家庭资源和分数匹配度三个关键维度。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人生新起点。无论成绩如何,你都拥有重新规划未来的权利。愿每位考生都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