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须讲清楚,到底哪里是苏北了!
<div id="content"><p>以下文章来源于地道风物 ,作者风物菌</p><p><strong>本文经授权转载自</strong></p><p><strong>地道风物</strong></p><p><strong>(ID:<strong>didaofengwu</strong> ) </strong></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0"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什么是<strong>苏北</strong>?这是一个宇宙级难题。<p></p><p>苏锡常的苏南人认为:<strong>我们以北就是苏北</strong>。</p><p>于是扬州人不乐意了:徐州、连云港才是苏北,我们是<strong>苏中</strong>!</p><p>南通人很纠结:我们很多地方讲<strong>吴语方言</strong>的,怎么能算苏北呢。</p><p>这种话题上海人也能插一嘴:难道不是<strong>苏州河以北</strong>,都叫苏北?</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苏北究竟有多少种分法?制图 / 田东玉<p></p><p>对于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盐城、扬州、泰州、南通、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strong>(排名不分先后,特此注明)</strong>来说,每个市都有不同的答案。</p><p>那么,到底什么是苏北?</p><p><strong>在中国最 " 散装 " 的省," 苏北 ",无处不在</strong></p><p>在《江苏省统计年鉴 -1997》里,首次提出了<strong>苏南、苏北、苏中</strong>三个经济范围,并以此来进行经济数据统计。<strong>连云港、盐城、淮安、徐州、宿迁</strong>这五座城市,作为江苏北部的全部阵容被确定下来,并延续至今。</p><p>但以苏南吴语区人的视角,如果现在被定义为 " 苏中 " 的<strong>扬州、泰州和南通</strong>不算苏北,那 " 苏北人 " 的概念直接就不存在了。</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2"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万历年间修建的文昌阁,如今依然矗立在千年古城扬州的中心位置。 摄影 / 郁兴<p></p><p>苏北这个词实际上相当年轻,它来自于<strong>近代上海开埠以后</strong>。</p><p>吴语方言里<strong>" 刚波</strong><strong>宁 " 即江北人</strong>,用来代指所有长江以北的人。现如今这个词被<strong>" 苏北人 "</strong>代替,即使是在最传统的老上海滑稽戏里,现在也更多地使用 " 苏北人 " 这个代称。</p><p>其实苏北地区的范围之所以这么不明确,最主要的原因是,突然多出了一个<strong>" 薛定谔的苏中 "。</strong></p><p><strong><strong>扬州、泰州、南通:我们是苏中!</strong></strong></p><p>滑稽戏里模仿的苏北人,大多操<strong>扬州或者南通口</strong><strong>音</strong>。可如今这两个地方的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是苏北人。现在扬泰通人士爱称自己为<strong>苏中</strong>,却仍然摆脱不了苏北这个名头,就算再怎么解释,<strong>苏北第一人民医院</strong>都坐落在扬州广陵区。</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3"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位于扬州市区的苏北人民医院。 摄影 / 郁兴<p></p><p>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当年扬州第一条铁路建成之时,报纸报道:<strong>苏北终于打破了没有铁路的历史。</strong>吊诡的是,彼时经过徐州的<strong>津浦铁路</strong>早已建成并运行多年。相对可信的解释是,当时铁路徐州段归<strong>济南铁路局</strong>管辖,并不属于江苏。</p><p>于是,人们也总有种扬州、泰州和南通属于苏北的印象。在 1997 年<strong>" 苏中经济区 "</strong>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扬州、泰州和南通都是苏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strong>新四军苏北指挥部</strong>曾经就安在泰州的曲江楼,<strong>苏北人民行政公署</strong>也曾设置在扬州市区。</p><p>其实扬州算苏北这件事,在江苏省以外的人看来很奇怪。在外地人的印象中,扬州一定是江南,是李白笔下<strong>" 烟花三月下扬州 "</strong>的繁华都市,是<strong>隋炀帝赏琼花</strong>的那个温柔水乡,看起来与 " 北 " 也不怎么沾边。</p><p>这并不完全是一种错误认知,在<strong>历史上扬州确实曾是江南</strong>。东晋到南朝时期,扬州的行政区划被明确为了长江以南的今天苏锡常杭嘉湖一带,长江以北都被划归徐州。在那个时候,扬州与 " 江南 " 基本上是同义词。直到隋朝时,<strong>扬州治所被迁移到了位于长江以北的江都</strong>,扬州才逐渐被剥离出江南的语境。</p><p>不过,也不是<strong>江苏减江南就等于苏北</strong>。六朝古都南京,就保留着一种 " 不南不北 " 的<strong>金陵气质</strong>。语言上南京和镇江的江淮官话都算北方方言,地域上南京更是横跨长江两岸,因此成为了<strong>游离于 " 苏南苏北 " 定义之外的独特存在</strong>。</p><p>如果你看到 " 江苏 "xx 公司,一般都是在南京开的,至于所谓 " 徽京 ",则半是玩梗,半是对<strong>南京辐射范围囊括了安徽部分地区</strong>的真实反映。</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4"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江苏省的方言,按大类可划分为官话和吴语,官话区又可再划分出中原官话区和江淮官话区,还可以在江苏各个县镇无限细分。 制图 / 田东玉<p></p><p>再一路向北,即使是苏北五市,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继承了江苏大内斗省 " 散装 " 传统的精髓。比如 "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 的<strong>徐州</strong>,历来以<strong>淮海中心</strong>自居,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令苏南人都不愿称其为<strong>" 刚波宁 "</strong>,而是冠以别的 " 尊称 "。而隔壁连云港的朋友们,出去自报家门的时候,总会有人迷茫地问道:<strong>连云港,不是山东的吗?</strong></p><p><strong>苏北,是如何被塑造的?</strong></p><p>如果你实地坐高铁过淮河,大概就可以感受到苏北(以下部分所述苏北,以近年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使用的 " 苏北地区 "、" 苏北区域 " 等为准)与苏中、苏南的差异,而这也是<strong>江苏文化分野</strong>的重要依据。淮河以北,是<strong>骏马秋风冀北</strong>;淮河以南,是<strong>杏花春雨江南</strong>。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意象,因为地理的联结而被糅合在了一起。</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5"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6"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淮河盱眙段。摄影 / 郁兴<p></p><p>水道不通,作物不同,模糊了<strong>淮河以北与鲁西南</strong>的界限,反而使<strong>淮河两岸</strong>显现出明显的差别。仅一河之隔,一边是大口的<strong>把子肉、地锅鸡</strong>,另一边则是豆腐都要切成一千根丝的<strong>淮扬细点</strong>,连饭都吃不到一起去,更别说其它差异。因此以淮河为界,就是划分苏北和苏中的基础思路。</p><p>江苏是沿江省份,但对于苏北来说,对地形地貌塑造作用最强的,却是一条已经不再流经江苏的河流——<strong>黄河</strong>。</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7"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黄河的泛滥,曾给苏北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永久地改变了这片土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制图 / 田东玉<p></p><p>中国南北方以秦岭 - 淮河为界,在江苏,<strong>淮河两岸人文风貌与地形态势</strong>的区别,尤为明显。</p><p>自从青岛到盐城的<strong>青盐高铁</strong>和盐城到南通的<strong>盐</strong><strong>通高铁</strong>相继开通以后,苏北和苏中之间的交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坐上这趟高铁,江苏省的南北差异能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到人们眼前。</p><p>从青岛到盐城段,窗外的风景并没有因为跨越了省境而发生变化,大片的金黄麦田与杂处其间的草垛,与<strong>百年前黄河泛滥留下的黄色沙质泥土</strong>,共同组成了<strong>苏北大地</strong>的景观样貌。</p><p>而一旦过了淮河,则立刻变成了另外一副样子:<strong>池塘遍布、水网密集</strong>,青绿色的稻田随着微风轻轻摇晃,似乎<strong>与远处地平线外的东海波涛同频共振</strong>。</p><p>淮河南部是江淮地区,长江中下游的特征明显,作物是水稻,船能行驶在任何一座城镇和村庄。而淮河北部则是黄淮地区,或者用一个更普遍被人们所熟知的词语<strong>" 黄泛区 "</strong>。</p><p>当年黄河改道<strong>夺淮入海</strong>,让整个苏北面临了严重的水患,苏北成了几百年的 " 黄泛区 "。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填平了苏北地区的洼地,<strong>将海岸线向东推移了近 200 公里</strong>,如今的 " 江苏最高峰 " 云台山,在历史上曾是一座<strong>海外孤岛</strong>,也因为黄河的作用,与陆地相连。</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8"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9"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在古人眼中,云台山是和瀛洲、蓬莱一样的海外仙山,如今的云台山已经和陆地相连,从连云港市区可以坐观光车到达。 摄影 / 王健民<p></p><p>另外,由于<strong>泥沙淤积和旧黄河大堤的建造</strong>,使得黄河故道一段地势相对两侧过高,间接导致淮河与苏北一系列河流并不互通。可以说,黄河塑造了苏北。<strong>一段黄河故道,分出了两个迥异的世界。</strong></p><p>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苏州逐渐崛起,成为<strong>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strong>。与此同时,苏北却进入了上千年来最低潮的时期,由于黄河泛滥导致<strong>水旱蝗灾连年不断</strong>。为了生存,许多黄淮流域的人们<strong>被迫背井离乡</strong>,进入上海、苏州、南京等长江以南的大城市。在南京由于大家方言接近,很难分清彼此。但在苏沪等地," 苏北人 " 操着的一口<strong>江淮官话</strong>极有辨识度。</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0"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故黄河畔新彭城。 摄影 / 李玉龙<p></p><p>当时 " 苏北人 " 在苏南从事的职业大多为拉黄包车、码头搬运工等体力劳动职业,或者是<strong>" 扬州三把刀 "</strong>,即理发、修脚、厨师,这样<strong>利润微薄的小生意</strong>。苏南吴语区的人民对于 " 苏北人 " 贫穷的刻板印象,就此形成。</p><p>随着清末的黄河北归,以及建国后几十年的淮河治理,<strong>苏北的水患问题已经彻底成为了历史</strong>。苏北各地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正推动着这片热土蓬勃发展。如今,苏北的经济增长十分迅猛,曾经贫穷落后的苏北地区,已经是大家口中的<strong>" 苏大强 "</strong>。</p><p><strong>被偏见的苏北,其实也是苏大强</strong></p><p>由于区划变迁、经济差异、文化认同 …… 等种种复杂原因,江苏省的<strong>" 散装</strong><strong>"</strong>在中国各个省区之内都无可匹敌。</p><p>苏南苏北多年以来的 " 内斗 ",许多话题都围绕<strong>经济</strong>展开,于是给许多人留下了苏北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p><p><strong>但今天的苏北,其实不穷。</strong>从江苏省 13 个市的 GDP 总量来看,老大苏州和最后一名的连云港,仅差不到 6 倍;人均 GDP 相差 2 倍多一点。这种<strong>各市经济发展十分均衡</strong>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实属罕见。</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1"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今日连云港,依山傍水,景色宜人。 摄影 / 王健民<p></p><p>不仅如此,江苏省 " 十三太保 " 均位列<strong>全国百强市</strong>的范畴。2022 年,江苏省<strong>25 座县市 " 霸榜 " 全国百强县名单</strong>,占据了榜单的 4 分之一。</p><p>你或许没有听说过灌云、杭集这些江苏县城的名字,但你一定用过这些地方生产的产品。全球每 3 支<strong>牙刷</strong>,就有一支来自<strong>扬州杭集镇</strong>;每 10 所中小学校的<strong>校服</strong>,就有 8 所被<strong>连云港灌云县</strong>承包;世界上每 3 台<strong>笔记本电脑</strong>,就有一台生产自<strong>苏州昆山</strong>;全国每 10 把<strong>小提琴</strong>,就有 7 把产自<strong>泰州黄桥镇</strong>…… 诸如此类的县乡产业,不胜枚举。</p><p>苏北五市 也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逐渐崛起。</p><p>若论起重工业,那苏北老大<strong>徐州</strong>必须展露姓名。今年年初,电影《流浪地球 2》让<strong>徐工集团</strong>出尽了风头。重工业是徐州三大千亿元产业之一,也是当地支柱产业。钢铁、煤炭、电力、重型机械 …… 一系列重工产业,让老工业城市徐州展现着<strong>" 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strong>的状态。</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2"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3"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向左滑动 徐州,一座拥有着重工业气息的苏北城市。图 1 摄影 / 李琼 图 2 摄影 / 李玉龙<p></p><p><strong>盐城</strong>,背靠长三角经济区,是<strong>新一代的汽车城</strong>;<strong>淮安</strong>,美食之都,如今是苏北五市当中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城市,<strong>文旅和物流</strong>支撑起了这座城市的发展;依靠医疗器械和船舶制造富强起来的宿迁,如今已经是<strong>" 中国光伏之都 "</strong>;<strong>连云港</strong>,欧亚大陆桥的起点,现在是华东地区<strong>医药制造的中心城市</strong>。</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4"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5"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向左滑动苏北一众城市,最早由运河漕运兴起,如今也都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追赶科技的浪潮。 图 1 摄影 / 郑舟,图 2 摄影 / 李琼<p></p><p><strong>内斗省,斗则强。</strong>看着江苏省各市在 " 互相伤害 " 中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强大。就能明白,这种内斗并非无意义的内耗,而是积极的良性竞争,是江苏各市<strong>" 和而不同 "</strong>的体现。</p><p>而且江苏人也不是一直都不团结,江苏人经常一起揶揄<strong>苏州自己的机场</strong>总是<strong>建不起来</strong>,将南京称之为<strong>" 徽京 "</strong>,起码在这个时候,江苏省至少有 12 个市都能站在同一阵线上。</p><p>当然,不管苏南苏北,面对<strong>葛军出的江苏数学卷</strong>,所有的江苏学子都会发出一声长叹,这也未尝不是一种<strong>另类的 " 团结 "</strong>。</p><p></p><div class="img_box" id="id_imagebox_16" onclick=""><div class="content_img_div perview_img_div"><div align="center"></div></div></div>广陵、江都,都曾是扬州城的古称,图为扬州市广陵区东门遗址。 摄影 / 李琼<p></p><p>编辑 | 麦家豪</p><p>图片编辑 | 王家乐</p><p>地图编辑 | 田东玉</p><p>头图 | 李琼</p><p>封图 | 郁兴</p><div id="recommend_bottom"></div><div id="article_bottom"></div></div> 上海外环线以北都是吧? 苏州河以北 计较这个,有意思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