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的红 发表于 2025-4-1 17:15:00

沛县第五中学:创新德育“四个抓手”,筑牢学生成长基石

<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沛县第五中学德育副主任韩正光分享德育工作管理实践经验:创新德育“四个抓手”,筑牢学生成长基石。</font><br /><br /><br />德育无小事。当前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初中德育工作创新思维,树立立德树人的德育理念,不断尝试新的德育教育模式,优化新的德育管理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br /><br /><br /><strong>一</strong><font color="#4bacc6"><strong>持之以恒抓安全教育</strong></font><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安全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常抓不懈,才能防患于未然。班主任要告诫学生体育活动应量力而行,同时细致摸排并特别关注班级内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准许他们见习。要经常提醒学生课间禁止追逐打闹,多关注班级内的调皮学生,防止造成安全伤害。</font></font><br /><br /><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校外安全教育需要家校共育。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等形式提醒家长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尤其针对单亲、离异家庭以及父母在外打工的学生,更要多关心、多沟通。</font></font><br /><br /><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开展安全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感,提升安全意识,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学生健康快乐成长。</font></font><br /><br /><strong>二</strong><strong><font color="#4bacc6">隔三差五抓底线教育</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底线教育”与规则纪律相伴。对学生进行“底线教育”是学校德育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为学生设置清晰的界限、明确的规则和最低标准,包括远离恶性打架斗殴、早恋、带手机进校园、在校园内抽烟、带管制危险工具进校园、顶撞老师“六大底线”。“底线教育”</font></font><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渗透于学生成长、教育教学的点滴之中,</font></font><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用具体的规则为学生设立一个人为屏障,成为学生成长的“保护器”“护身符”。</font></font><br /><br /><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学生做了错事不要紧,但一旦学生突破了学校的“底线”,就要让学生承担后果,并懂得要为自己触犯底线的行为负责,让“防”走在“治”的前面。</font></font><br /><br /><strong>三</strong><strong><font color="#4bacc6">养成习惯抓常规教育</font></strong><font face="微软雅黑, &amp;quot"><font style="font-size:17px">常规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卫生劳动教育、两操教育、课堂纪律教育、考试纪律教育等。通过针对性抓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真正做到德育无声、处处留痕。班主任应对表现优秀和不断进步的学生进行公开表扬,给家长发放表扬单,开展家校共育,共同助力学生进步、成长。</font></font><br /><br /><strong>四</strong><br /><font color="#4bacc6"><strong>用心动情抓心理教育</strong></font><font style="font-size:17px">心理教育是一所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应多多关注“沉默”学生,尤其是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及留守学生,多与他们交流谈心,及时关注心理健康,对其多肯定、少否定,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打击,多沟通、少冷漠,多倾听、少说教,并经常联系其监护人,家校携手助力学生健康成长。</font><br /><br /><font style="font-size:17px">用心动情的心理教育能帮助学生培养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充分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正确处理与异性及他人的交往;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与心理品质。同时用心动情的心理教育不仅拓展了传统德育的范围,因其是在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以预防、疏导为主与学生平等沟通、交流,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由的心灵空间。</font><br /><br /><br>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沛县第五中学:创新德育“四个抓手”,筑牢学生成长基石